最近,浸大要求學生通過普通話試才能畢業的事件曝光。
與友人討論,發現通常支持浸大的做法。有的說普通話是大勢所趨,成為畢業的條件可以幫助學生提昇競爭力;有的認為浸大學生不上進,不好好努力讀普通話;有的見浸大學生以粗言穢語辱罵師長,便不同情學生。
我與浸大學生談及此普通話試,發現又是另一境像。他們說普通話試的考核方式,是以普通話讀一篇文章,再叫考生把字拼出來。但文章內容不是一般日常的同語,而是很深的四字詞,即使用廣來話讀出,考生也難以理解。於是他們質疑到底是考普通話,還是考中文。為何不考一般日常的普通話同語?
另外,這是一個免費的普通話試。但原來有另一個付費的普通話試,比前者淺易得多。於是浸大學生質疑學校是否要學生再付更多費用才能畢業。
只是看一般的報導,也許覺得浸大的目標正確,值得支持。但常言道魔鬼在細節,了解具體的做法,才知道問題所在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