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「打仔」風氣濃,被打的人長大了,有的充滿童年陰影,有的則成為棒下出孝兒的好例子;近年禁止「打仔」,他們長大了,有的天不怕地不怕地作惡,有的則成為良好公民.
其實在「打仔」與「不打仔」的制度下,均有人受害,也有人得益.當要宣傳「不打仔」的制度,便把「打仔」下的受害者拿出來,使大家更覺得「打仔」是錯的,「不打仔」是正確的.
我個人認為「打仔」與「不打仔」均有利弊,要從中帶出最大的好處,關鍵在於何人用及如何用.
其實有時分別不太大的制度,對人沒有太大影響.反而誰有權行使這個制度,他行使得如何,才是關鍵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